在宽带接入网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关于覆盖的几种说法,如“全覆盖”,“深覆盖”,“薄覆盖”等,其概念各不相同,各自的理解也不同,依据目前我的经验,谈谈一点看法。

在很多资料里,“全覆盖”和“薄覆盖”是相对出现,是从工程建设界面的角度来定义的。

“全覆盖”是指在宽带接入工程中,建设的网络末端为用户家中的光纤插座或多媒体箱,是工程做到了入户,而“薄覆盖”,是指网络末端只做到单元、楼宇或小区,工程没有做到入户,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全程端到端的连接。现在宽带接入建设,大多要求按照薄覆盖来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宽带运营商竞争的加剧,小区的宽带用户渗透率以及各运营商的宽带市场份额也不可能百分百,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在用户不明确的情况下,若采用全覆盖方式来进行宽带接入建设,会导致网络利用率不高、建设的端口浪费、投资大,在投资受限的情况下,进而会导致覆盖小区数量减少,覆盖率下降。

但以这种接入覆盖的深度(到用户的距离)来定义薄覆盖,与它所倡导的一种建设思路上来比,还是有些缺陷。若全覆盖和薄覆盖只是入不入户的差别,那么不可避免建设的网络存在容量利用率不高,端口浪费的情况,因为若薄覆盖是按照1户1线这种思路去做,也就是小区的用户渗透率及市场份额都是百分百考虑,并没有达到薄覆盖的真实目的。

在联通2014-2016年的宽带规划编制原则中,提出:

薄覆盖是指在建设中降低建设端口和覆盖住户的比例,无论南北方均应按照目标用户数来确定分光器端口和配线光缆规模实现薄覆盖。对于自建方式,新建区域要求目标实占率大于70%,北方改造区域要考虑现有用户转网和后期发展端口需求,由于用户明确,目标实占率应大于80%。在薄覆盖建设中,除分光器端口外,接入配线光缆也要按照薄覆盖的要求进行建设,从而降低建设规模,减少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这里,薄覆盖强调了另一个含义,就是接入网络的容量,应按照预测的目标用户数来确定,而这个目标用户数,又和市场策略,营销力度有关,这样,就把市场需求和建设通过“薄覆盖”联系到一起了,市场提需求,网络依据需求来建设,力求避免那种有需求没建设、没需求有建设局面。

薄覆盖的建设方式,就是以业务预测的目标用户数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目标实占率要求,确定PON口数量以及ODN网各部分的规模(主干光缆规模、配线光缆规模、分光器端口数量)的一种建设方式。对于自建方式,新建区域要求目标实占率(目标用户数/建设的FTTH端口)不低于70%,对于改造区域,由于用户明确,目标实占率可不低于80%。

在网络建设中,又出现了一种超薄覆盖概念,主要是指在建设中,只建设到配线区光交接箱;配线光缆、分线盒及用户皮线光缆待用户装机时再布放。这种“点到为止”的方式,只能适合目标用户极不确定以及某些特殊的情况。它是把一个完整的接入工程拆成两部分来做,看似接入工程造价极低,实际是把大量工作拖到后期完成,这对整个网络建设、维护、开户都会产生一些问题,应在工程中尽量避免。这种方式,从本质上说,就是目标用户不明确,市场目标不明确,是这种“这个小区,我知道可能有用户,用户能预计发展多少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展我不知道,先占个地再说”的心态。是一种市场和建设脱节的无奈之举。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除了独家进线的、目标用户渗透率70%以上(这时按薄覆盖的话,端口渗透率也就是100%了),改造网络等情况可按全覆盖来进行建设,其他情况均可按薄覆盖进行建设。而薄覆盖的定义,应从覆盖深度及建设规模上来进行阐述,这里,试图给薄覆盖一个定义:

薄覆盖,是指在宽带接入网网络建设中,网络末端只建设到分光器、分纤箱,入户线在装机时进行敷设,并以业务预测的稳定期用户数(目标用户数)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目标实占率要求,确定PON口数量以及ODN网各部分的规模(主干光缆规模、配线光缆规模、分光器端口数量)的一种建设方式。